1.信息是反映人类个体、整体和宇宙及其物体虚实存在的全部符号。人类个体的“实”存在包括人体解剖及生理功能等可直接感知的客观存在;“虚”存在则为全部精神活动,如意识、情感和心理活动等。人类整体的“实”存在为具体可见的人类社会结构,以及通过书籍、艺术品、语言文字等载体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文化;“虚”存在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、理念和价值观等抽象概念。宇宙及其物体的“实”存在,包括物质和能量;而“虚”存在则包含了物质能量作用的规律、宇宙模型和科学定律等人类对自然界理解的抽象框架。
信息是连接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。
2.理解信息的定义。人类的信息是符号,但却不源自于符号。信息源自宇宙客观存在和人类自身。包括能量、物质属性及其相互作用规律;人类解剖结构、生理功能、神智状态、人类社会结构、意识形态等。人类通过感知,包括身体的感知和科学设备观察,发现它们,并使用符号具体地或抽象地呈现。只有立足于上述观点,才能客观的理解信息,明白人类符号虽然反映客观存在,但却非必然准确、客观。
3.信息与能量的关系。能量对信息有显著影响,贯穿于信息的出现、发现、传递、储存等过程中。其中,物体外的“额外能量”起到关键作用。不管是何种形式的信息,均是在额外能量与物体作用过程中被发现。比如,刚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遵循牛顿定律。“刚性”是物体的属性,“力”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,“牛顿定律”是客观规律。“刚性”、“力”、“牛顿定律”均是在力与物体的作用过程中被人类发现的信息。额外的能量形式“力”在这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再如,人类看见的物体,均通过光作用于物体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