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”,是王维《鹿柴》中的名句。这个“景”字,有的人会读成yǐng,理解为“影子”。这种读法是错误的,正确的读法是jǐng。
“景”这个字它确实有两个读音,可以读成景,也可以读成影,读成“景”的时候,它的意思是“光”;读成“影”的时候,它是个通假字,通“影子”的“影”。这两个意思中,“光”是“景”的本来意义,“景”它是一个形声字,上面的“日”,是它的形符,表示它与太阳有关;下边的“京”,是它的声符,记录它的读音。
光暗相生,有光明就有黑暗,有阳光就会有影子。“景”这个词原本表示“日光”。从“日光”这个意义中分化出来了一个与它对立的意义,也就是“影子”,意义变了后,声音也变了,从“景”变成了“影”。
“影子”这个意义产生后,也要用一个字来表示。一开始,人们是借用表示“日光”的“景”字来表示“影子”,后来觉得不方便容易混淆,就另外造了一个字:在“景”字的旁边加上三撇,用来表示“影子”。从此,“影子”这个意义就有了一个专属于它的字。但有的人用习惯了,仍然会用“景”字表示“影子”,这就会引发误解。
王维这句诗中,“景”不是“影子”的意思,而是“日光”的意思。“返景”就是“回光”。有一个成语叫“回光返照”,王维说“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”,“返景”加“复照”不就是“回光返照”吗?
王维这句诗是在说,夕阳的光渗入深密的树林,又照在阴冷的青苔上。如果将“景”理解成“影子”,“影子”怎么能发出“照”这个动作呢?光照光照,是“光”才能“照耀”,“影”怎么能“照耀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