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首页 > 常识 >

海棠苏轼表达了什么情感(苏轼笔下的海棠花,到底有多惊艳脱俗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2 19:02:30    

苏轼一生坎坷,仕途起起落落,生活阅历丰富。1079年,四十三岁的他在湖州(今浙江省)任知州时,因“乌台诗案”,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市)任团练副使(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)。这是个既无实权,又相当低微的职位。也正是这段被贬的经历,他留下了《赤壁赋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等千古名作。“东坡居士”的别号也源于此。

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著名诗词,苏轼的诗词中也曾多次提到海棠花,对海棠花的描写也是相当惊艳脱俗呢。

海棠花

苏轼的出现,海棠的文学地位和审美意蕴才得以提升,他的一首《海棠》诗,让前人“海棠诗”黯然失色,短短4句,惊艳了世人千年。

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
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——《海棠》(北宋· 苏轼)

译文: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,露出了月亮,月光也是淡淡的。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,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。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,花儿就会睡去,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,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。

这首诗写出了海棠花那种垂悬繁盛之美。因为海棠花的花朵蓓蕾是不同时期开花,呈现深深浅浅远近高低层次多样的美,摇曳的海棠,在蜡烛的热度里,可以缓慢绽开,这就使得秉烛夜游,更有乐趣。

成都-棠湖公园

嫣然一笑竹篱间,桃李漫山总粗俗。

雨中有泪亦凄怆,月下无人更清淑。

——《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》(北宋· 苏轼)

译文: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,桃李虽漫山遍野,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。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,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。海棠是天然的富人气质,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。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,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。山林浓密雾气重,遮住了阳光,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。一旦风雨来袭,海棠便似含泪佳人,神情凄婉。月下无人之时,它则更显清秀美好。

海棠是名花,至少在北宋已经是,苏轼是落魄的罪官(他因为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)。明艳山花对落魄情怀,苏轼想到的是,这本来应该是千娇百媚被呵护的花木啊,居然沦落到荒山野岭,如同他自己的处境。

风雨过后的海棠花

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。

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

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

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脂雪。

——《寒食雨二首· 其一》(北宋· 苏轼)

译文:我来黄州,送走了三个寒食。年年想把春天珍惜,未容珍惜春已归去。今年老天多雨人多病,萧瑟如秋真可叹一白里透红的海棠花瓣,泥水之中横遭摧残。谁使海棠这么快凋谢?暗中的手段真够奇绝。花落就像一个病少年,病愈后已是满头飞雪!

这是在黄州的第三年,苏轼已经拥有了东坡田园和草堂。这年春分到寒食期间,下了很长时间的春雨。他自己也生病着,正在东坡的茅房里躺病。在苏东坡眼里,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。人被贬还惦记着海棠,足见对海棠花的热爱。

白海棠

借花喻人,是古人常用的手法,苏轼对海棠倾注了极大的感情。一代大文豪在被贬时,没有颓废、没有萎靡,而是用豁达的胸襟,寄情于海棠,寄情于黄州,以花喻人,借景抒情。一帆风顺的人生 寥寥无几,在逆境中勇敢的站起来,就是成功的人生!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