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羲,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、三皇之一,不仅是保佑国家的正神,也是我国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创世神。
开天辟地的神话
据古籍所述,伏羲以一拟太极,继而一画开天,世间万物的创造与世界生命的诞生,皆源于这一画。有称其为天根,因为在那混沌未开、黑暗无光的世界里,忽然一画开天,阴阳动静交替升降,天地得以定位,日月开始运行,万物得以生生不息。伏羲的一画开天,难道不是以一拟太极吗?因此,所有的卦爻,无不源自这一画,无不体现太极之象。
《易经》中提到:保世滋大,所有群籍罗列的万有,都始于这一画开天,人文的肇始。
创世的神话
伏羲被认为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创世神,这一点在楚帛书中有所记录。
长沙楚帛书于1942年被发掘,出土于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中,它代表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且保存最完整的先秦创世神话文献。在现存的中国先秦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,尚未发现比它更完整、更明确的创世神话记载,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。
楚帛书甲篇的释文揭示了这样一个创世故事:在天地未分、世界混沌未开之际,伏羲与女娲两位神祇结为夫妻,生育了四子。这四子后来演化为掌管四季的四神。四神开辟了大地,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,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阴阳变化的法则。禹和契两位神祇负责管理大地,制定了历法,使得星辰有序运行,山川畅通无阻,并确保了山川与江海之间的阴阳之气得以流通。在那个时代,日月尚未出现,四神轮流代表四季。四神中的长兄名为青干,次兄为朱四单,三弟为白大柟,幼弟为墨干。
经过千余年的变迁,帝□创造了日月。自那以后,九州大地得以太平,山川安宁。四神还构筑了天盖,并使其旋转,同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了天盖。炎帝派遣祝融,以四神之力确立了三天四极。人们敬仰九天,祈求太平,不敢轻视天神。帝□随后制定了日月运行的规则。
共工氏后来确立了十干和闰月,改进了历法,将一天分为霄、朝、昼、夕四个时段。
关于八卦的起源,伏羲因创造了八卦而被尊为天神,人们敬称他为八卦祖师。在远古时期,人们对自然界的了解甚少,面对天气变化、日月运行以及生老病死等现象,都感到困惑不解。每当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,人们都会向伏羲求助。伏羲在无法解答时,也会感到迷茫,因此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忧虑之中。伏羲常常观察四周,思考日月星辰的运行,试图理解四季更替和自然界的规律。他注意到中原地区蓍草繁茂,便开始用它为人们进行占卜。
某日,伏羲在蔡河捕鱼时捕获了一只白龟,他便挖了一个大池塘来饲养它。一次,伏羲正给白龟喂食时,有人跑来报告说蔡河中出现了怪物。伏羲赶到河边,只见那怪物既不像龙也不像马,在水面上行走自如。当伏羲靠近水边时,那怪物竟来到他面前,静静地站着不动。伏羲仔细观察,发现怪物背上有着特殊的花纹:一六在下,二七在上,三八在左,四九在右,五十在中间。伏羲用一节蓍草梗,在一片大树叶上模仿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了下来。他刚画完,龙马便大叫一声,腾空而起,转瞬间消失不见了。众人围住伏羲询问那是什么怪物,伏羲回答说:“它既像龙又像马,我们就称它为龙马吧。”
伏羲手持那片树叶,沉思着其上的图案,始终无法揭开其中的奥秘。一天,他静坐在白龟池畔沉思,突然听到池水哗哗作响。他定睛一看,只见一只白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,两眼闪烁着光芒凝视着他,随后向他点头三次,缩起头颅,静静地卧在水边。伏羲凝视着白龟,专注地观察起来。逐渐地,他注意到白龟壳上的图案:中间五块,周围八块,外圈十二块,最外圈二十四块。他的心中豁然开朗,领悟到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,即阴阳的交替。于是,伏羲绘制出了代表八种基本状态的八卦图。
关于兄妹婚的传说,在敦煌的六朝遗书中有所记载。洪水过后,伏羲和女娲成为了各民族的新一代始祖,被尊为如来座下的菩萨。神话故事中提到,在宇宙初开之际,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居住在昆仑山,相依为命。他们商议结为夫妻,但感到羞耻,于是将命运交付于天,决定通过占卜来决定。他们各自点燃篝火,发下宏愿:“若天意让我们人类不绝,就让两堆篝火的烟合而为一;若不同意我们结为夫妻,就让两堆烟分开。”当两股浓烟缠绕在一起时,为了人类的繁衍,他们开始结合。伏羲用草编的扇子遮掩了他们交合时的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