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同学邀请帮忙拼多多提现,深谙此平台套路,嗤之以鼻未曾下载,无奈人情来往,帮忙点击后,自己也掉入这个无底洞中,找了几十人帮忙,从钻石-兑换卡-卡片碎片-积分-元宝-福卡,永无止境的0.01,让人无法自拔,以为0.01结束就成功。
为何明知拼多多的“天天领红包”、“现金大转盘”等活动,是个“坑”,仍旧有很多人愿意一股脑的往里跳呢?是人性的贪婪本性,还是平台暗藏玄机的营销手段,引导着人一步步掉入陷阱,防不胜防。
而昨日会被拼多多诱惑,是在没有费劲拉人的情况下就集齐了钻石,错觉的以为希望很大,这是利用心理学当中的锚定效应,不断暗示我与提现之间的差距。倘若换作平常可能会觉得500元太大,根本没有提现的机会,也就会放弃参与活动,但是当被告知只差0.01个卡片,只需邀请一个好友就可以成功提现的时候,怎会那么轻易放弃呢?
犹如网络赌博一样,设置了程序机制,前期连续不断的赢钱,投机想着,就再玩一把,赚了就收,但是每当赚了之后却还想再赚,贪念永远得不到满足。
过去无法理解,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深陷网赌欠下巨债难以上岸呢?在贴吧看到他们自述的故事,雷同的是前期都来钱很快,很容易提现,那时还质疑这些人是不是傻,赢钱提现就赶紧走人,不要再玩就好了,又能赚一笔钱,岂不快哉。
俗话说:“不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;若经他人苦,未必有他善”,作为局外人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,入局才知道什么叫欲罢不能, 欲壑难填。
在如今信息爆炸时代,人们生活在资本设的局中,贪婪追求金钱,又如同“韭菜”一般,被各种算法所影响和掌控。无论是社交媒体的推荐算法,还是搜索引擎的排名机制,这些无形的规则都在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。人们的兴趣、消费习惯,甚至价值观都可能受到算法的引导和操控。
无论怎么奋斗,只要还是中低层,那么将永远被困在这个无法流动的区域当中,等待着别人来收割。就像买房买车,就像结婚生子,就像拼命工作,就像贷款消费,哪一样不是现成的“韭菜行为”呢?
最明显的,就是贷款的本身。大多人都认为先花未来的钱,这是一种时尚和潮流。可没有人知道,这是要付出代价的。这样的代价,也许处于局内人的我们看不透,可等吃过亏后,才明白,那个巨大的利益雪球下面,就有我们贡献的一部分利益。
虽然无可奈何难以完全摆脱算法的影响,一不小心就掉入被割的陷阱中,但在认知层面上,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,主动去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。通过主动筛选信息、质疑算法推荐的内容,我们可以找到更贴合自己需求的资源,减少被动消费的情况。
在心灵层面上,直视贪婪,回到内心的知足和平静,回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,问自己喜欢做什么,为什么做?是为公心在做,还是为私心在做?直视我们的心上的欲望,并分辨出哪些是属于个人正常的追求,哪些属于过度的、需要纠偏的状态和行为,从而使我们过上知足和快乐的生活。